2017年考研選專業:這些數據你看了么
2016-05-03 14:09 | 太奇MBA網
管理類碩士官方備考群,考生互動,擇校評估,真題討論 點擊加入備考群>>
近日,《智聯招聘2016年春季中國雇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發布!2016年春季求職期薪酬水平最高的行業和職業分別是什么?這也是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你讀研選對專業了嗎?
一、整體崗位與投遞供需比
1、全國競爭指數:2015年春季平均26.1人競爭一個崗位
智聯招聘在線數據顯示,2015年春季,全國人才供需競爭指數(供需競爭指數=收到的簡歷投遞量/發布的職位數量)為26.1,即從全國情況來看,平均一個職位收到26.1份簡歷(供需競爭指數通過單個職位收到的簡歷投遞量,反映職位的競爭激烈程度。供需競爭指數越高,則職位競爭越激烈)。
相比2014年春季求職期45.2的競爭指數,2015年春季求職期的競爭指數下降明顯。總體來看,勞動力市場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經濟對人才的需求量整體上升,職位供給量大于求職者的職位需求量,從而導致競爭指數下降。
2、2015年春季各城市競爭指數排行榜
智聯招聘在線數據顯示,從各城市競爭指數來看,成都以42.5的競爭指數高居榜首,其次是西安,競爭指數為41.4;沈陽以41.1的競爭指數位居第三。從總體來看,春季職位競爭指數位居前10位的城市主要分為三類:二線城市城市,如成都、西安、大連、蘇州、南京;東北城市,如沈陽、長春、哈爾濱;一線城市,如深圳、北京。
“北上廣深”四大城市的職位競爭指數均未進入前三位,深圳位居第4位,北京位居第8位,上海和廣州分別位居第12和第14位。在一線城市工作生活壓力增大,生態環境惡化,限房限車等政策不斷施壓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白領選擇離開“北上廣深”,遷移至經濟發展形勢較好、發展空間大的二城市,如成都、西安、大連、蘇州、南京。這也由此帶來這些二城市職位競爭壓力的上升。
東北城市春季求職期的競爭指數也較高,沈陽、大連、長春和哈爾濱分別位居第3、5、7和第10位。這與東北經濟結構轉型的不斷深入帶來職業構成的不斷更新有一定關系。經濟結構的轉型勢必造成某些傳統職位數量的下降甚至消失,從事傳統職業的白領不得不轉移到其他職業謀求工作機會,從而造成職位競爭壓力增大。
此外,寧波、福州和廈門地區的競爭指數較低,位居最后三位;其次是貴陽、南昌、煙臺和佛山。競爭指數較低,說明當地職位競爭激烈程度較弱。智聯招聘人力資源專家分析,競爭指數低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與當地經濟發展情況相關,經濟較不發達地區的求職者數量相應也低于經濟發達地區,因此當地職位收到的簡歷投遞量較少,職位競爭不太激烈,如貴陽、南昌;另一方面,有些城市經濟發展程度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職位數量較多,如寧波、福州、廈門、佛山,但白領求職者數量尚有限。雖然現在整體有“逃離北上廣”的趨勢,但這些城市相比發展強勁的二線城市尚有一定差距,對人才的吸引力相對有限。
3、2015年春季不同性質/規模企業競爭指數排行榜
智聯招聘在線數據顯示,從不同性質企業的競爭指數情況來看,春季求職期外商獨資企業競爭指數最高,為34.7,競爭最為激烈,其次是事業單位(29.4),再次是國企,競爭指數為27.5。總體來看,這一現象與外企、事業單位和國企能夠提供的職位數量有限,而外企、事業單位和國企職位對求職者吸引力較高有關,由此導致這些企業競爭激烈程度較高。民營企業競爭情況相對較弱,競爭指數最低,為24.8。民營企業提供了中國勞動力市場絕大部分的崗位,然而,由于民營企業的企業知名度、薪酬福利、企業文化等方面相對來說弱于國企、外企和上市公司,因此對求職者的吸引力較弱,競爭指數較低。
智聯招聘在線數據顯示,從不同規模企業的供需情況來看,100-499人規模的中型規模企業的職位競爭指數位居首位,達到30.4,其次是是1000-9999人規模的企業,競爭指數為28.9;再次是20-99人規模的小型企業和500-999人規模的大型企業,競爭指數分別為28,1,25.5。而20人以下的微型企業和10000人以上的超大型企業競爭指數最低。
總體來看,大中型企業一般知名度較高,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或者已進入成熟穩定期,能夠提供較好的薪酬福利待遇和相對完善的培訓體系,因此較受求職者歡迎,投遞數量較多,從而競爭壓力較大。20人以下的微型企業因在知名度、穩定性等方面不及大中型企業,求職者投遞較少,職位競爭壓力相對較小。1000人以上規模的超大型企業一方面由于職位已經相當飽和,穩定性較高,競爭壓力高于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可能由于求職者擔心應聘成功率低而放棄投遞,從而造成競爭壓力較小。智聯招聘建議求職者在春季高峰期可考慮競爭不太激烈的微型企業。微型企業在為員工提供充分的發展空間方面優勢明顯,對員工的束縛更少,發揮舞臺更大,員工的發展更多由工作表現和成果來決定。在當前“創業潮”的時代背景下,微型企業非常適合希望做出一番事業的白領階層。同時,微型企業在招聘時對員工的學歷、工作經驗等硬性要求相對寬松,有能力的求職者都有機會成功錄取,不失為求職高峰期的一個好的選擇。
二、行業供需情況
1、2015年春季全國需求最旺盛的十個行業
智聯招聘在線數據顯示,從各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量來看,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的人才需求量最大,其次是房地產/建筑/建材/工程業,再次是快速消費品行業。各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與各行業的發展情況息息相關,從各行業人才需求量排行榜可以看出,中國互聯網、房地產、消費品、金融業的發展勢頭依然強勁。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腳步依然未曾放緩,對人才的需求量仍在不斷攀升。而2015年開年,幾枚重磅“炸彈”投向房地產業——央行降息、首套房降貸、二套房松綁……使得房地產行業就業需求回暖。金融行業則繼續在政策利好及牛市中繼續發展,并逐步擴張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對人才的絕對需求量依然不可低估。
2、2015年春季全國競爭最激烈的十個行業
智聯招聘在線數據顯示,從各行業的競爭指數來看,會計/審計行業競爭指數最高,達到63.0,其次是電氣/電力/水利行業,競爭指數為46.8,再次是房地產/建筑/建材/工程行業,競爭指數為46.5。總體來看,與國企相關的行業占據了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前列,位居前三位的電氣/電力/水利和石油/石化/化工行業因行業特性多數為國企或壟斷行業。這些行業的特性使其能夠為員工提供較高的收入水平,而其職業數量相對有限,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會計/審計類崗位因報酬優厚,職業地位相對較高,對求職者的吸引力也較大,導致職位競爭壓力較大。
3、2015年春季全國最冷門的十個行業
哪些行業是2015年春季最冷門的行業呢?智聯招聘在線數據顯示,保險、中介服務、醫療/護理/美容/保健/衛生服務行業位居最冷門行業前三位,競爭指數分別為8.6,12.0,15.3。中國職場一直以來對保險行業從業者所持有的負面刻板印象,導致求職者對該行業職位的求職意向低下,中介服務和醫療/護理/美容/保健/衛生服務行業也面臨同樣的境況。
4、2015年春季全國求職者投遞最多的十個行業
2015年春季求職者最青睞的行業又是哪些呢?從智聯招聘的在線數據來看,求職者投遞量最高的行業分別是房地產/建筑/建材/工程、互聯網/電子商務、基金/證券/期貨/投資。求職者簡歷投遞量反映了在求職者心目中最受求職者歡迎的行業。對比各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量可以發現,求職者投遞最多的行業同時也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行業,位居人才需求量榜單前四位的行業依次是互聯網/電子商務、房地產/建筑/建材/工程、快速消費品、基金/證券/期貨/投資。由此可見,求職者的求職選擇與勞動力市場的人才需求基本吻合。房地產行業在政策調整之后有所回暖,職位需求增加,求職者對房地產職位的熱情未曾消減;金融行業發展重現利好時機,求職者對金融業職業發展機會仍保持較高信心;IT/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近年來一直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刺激了大量新興職位的產生,如互聯網金融等,求職者對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的關注度和興趣不斷提升,促生大量投遞。
三、職業供需情況
1、2015年春季全國需求最旺盛的十個職業
智聯招聘在線數據顯示,從2015年春季不同職業對人才的需求量來看,銷售業務、行政/后勤/文秘、銷售管理三大職業對人才的需求量最大。這些職位的人才需求量一直位居榜首,主要是由于銷售類和行政/后勤/文秘類職位是幾乎所有企業都不可或缺的崗位,需求量較高;同時這兩類崗位流動性較高,人員更替速度快,不斷需要提出新的人員需求,來滿足空缺。因此導致這兩類職位長期以來一直處于招聘需求未能得到滿足的狀態。
2、2015年春季全國競爭最激烈的十個職業
智聯招聘在線數據顯示,從2015年春季各職業的競爭情況來看,競爭最為激烈的職業是土木/建筑/裝修/市政工程、財務/審計/稅務、IT質量管理/測試/配置管理,這三個職業的競爭指數分別為94.8,88.0,60.8。土木/建筑/裝修/市政工程類崗位競爭激烈源于房地產行業在政府放寬之下表現出的強勁市場需求,勞動力市場對房地產行業仍然投以較大興趣,導致相關崗位競爭激烈。財務/審計/稅務類職位的競爭激烈程度一直居高不下,是由于這類崗位的人員需求量較小,同時人員流動性較小,造成職位數量有限;同時由于財務/審計/稅務類崗位報酬優厚,吸引了大量求職者的投遞,由此造成職位競爭激烈。
3、2015年春季全國最冷門的十個職業
智聯招聘在線數據顯示,從2015年春季全國情況來看,最冷門的三大職業依次為:保健/美容/美發/健身、保險、社區/居民/家政服務,競爭指數分別為5.6,7.2,7.4。保險類崗位因職業地位相對較低,不受求職者青睞,職位競爭程度不大。保健/美容/美發/健身和社區/居民/家政服務類工作勞動強度較大,工作穩定性不高,收入相對較低,相關福利保障缺乏,導致這些職業長期處于缺口狀態。
4、2015年春季全國求職者投遞最多的十個職業
智聯招聘在線數據顯示,從2015年春季求職者對各職業的青睞程度來看,財務/審計/稅務、行政/后勤/文秘、銷售業務三大職業的簡歷投遞量最高。對比不同職業對人才的需求量可以發現,需求量最大的前四大職業(銷售業務、行政/后勤/文秘、銷售管理、財務/審計/稅務)同時也是求職者投遞最多的職業。求職者的求職需求與勞動力市場的供給基本吻合。這三個職業中,財務/審計/稅務同時也屬于競爭指數高的職業,列居競爭指數排行榜的前三位。求職者對這一職位的青睞導致該職位收到的投遞較多,加劇了職位的競爭激烈程度。行政/后勤/文秘和銷售業務類職位因對從業者的要求不高,因此投遞量較大。
四、薪酬
1、2015年春季各城市平均薪酬排行榜
春季作為勞動力市場旺季,企業一般會在春季旺季期實行全年戰略部署而爭奪人才,因此春季旺季期薪酬水平一般為全年中最高水平。智聯招聘在線數據顯示,從2015年春季各城市的薪酬水平來看,上海以6774元的月薪高居中國各城市薪酬排行榜榜首,略領先于位居第二位的北京(6688元),深圳以6682元的月薪位居第三位。其后均為東部沿海城市,如杭州、廣州、無錫、寧波等,均位于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圈輻射范圍內。長春、沈陽、哈爾濱這三大東北城市位居榜單最末位,東北城市薪酬水平位居全國重點城市榜單末位,需引起社會對東北近年來經濟發展情況的重視。從不同級別城市薪酬的對比來看,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平均薪酬相差2000元左右,差距并不大。總體來看,中國各城市薪酬水平仍然呈現東部領先的趨勢,值得關注的是,中部城市的薪酬水平呈現出落后于西部重點城市(重慶、成都)的態勢。
2、2015年春季十大高薪行業/職業.
從2015年春季智聯招聘在線數據各行業的薪酬水平分布情況來看,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以8626元的月薪高居榜首,其次是中介服務業緊隨其后,約7604元;再次是專業服務/咨詢(財會/法律/人力資源等),平均月薪為7272元。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月薪的增長,得益于行業前景看好,行業規模不斷擴大,因此職位機會不斷增加的現實。專業服務/咨詢(財會/法律/人力資源等)行業以工作壓力巨大但待遇優渥而聞名,此次的數據也再次印證了這一說法。中介服務行業雖然不受求職者青睞,位居最冷門行業排行榜的第二位,但其薪酬水平卻高居行業榜單第二位。智聯招聘專家認為,冷門行業并不意味著低回報,求職者在選擇工作時應持理性態度,冷門職業往往競爭較弱,如回報較高,亦可適當考慮。
智聯招聘在線數據顯示,從2015年春季各職業的薪酬來看,高級管理這一職業的薪酬位居榜首,高達13555元,其次是IT管理/項目協調,月薪為9450元,再次是證券/期貨/投資管理/服務,平均月薪為8085元。高級管理、IT管理/項目協調和證券/期貨/投資管理/服務這三大行業的共同特征在于對應聘者的專業技能要求非常高,因此相應地,職位的薪酬回報也處于高位。
3、2015年春季不同性質/規模企業薪酬對比
智聯招聘在線數據顯示,從2015年春季不同性質企業的平均薪酬來看,上市公司薪酬最高,達到8827元,其次是合資企業,平均薪酬為6677元,再次是國企,平均薪酬為6194元。總體來看,薪酬高的企業仍然屬于上市公司、國企和外企,而事業單位和民營企業薪酬相對處于劣勢。智聯招聘專家指出,職位薪酬高的原因在于工作壓力較大,工作回報更多通過薪酬進行體現,因此薪酬水平較高。而工作的回報不光是薪酬,還有福利、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身體健康等,建議求職者綜合評估自身對工作的期望和工作的投資回報來擇業。
智聯招聘在線數據顯示,從2015年春季不同規模企業的平均薪酬來看,20人以下規模的微型企業和10000人以上規模的超大型企業薪酬最高,分別為8011和7014元,其次是500-9999人規模的大中型企業,平均薪酬分別為6292元和5855元,再次是20-499人規模的中小型企業,平均薪酬分別為5656元和5238元。總體來看,企業規模與薪酬水平呈現U形曲線關系,中間規模企業薪酬水平最低,超大型與微型企業最高。智聯招聘專家指出,小微企業雖然知名度較低,但薪酬水平較高,同時能夠為員工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和施展空間,對于亟待提高個人工作能力的求職者來說,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智聯招聘認為,企業的招聘與白領的人才流向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國經濟的一些動向,尤其是白領求職在很大程度上在受著輿論的引導,期待這一數據的公布能夠給廣大白領一些更有實際有效的指導,也期待更多的企業能夠參考,在人才吸引上能更有針對性安排和規劃。
相關鏈接:
MBA2017入學考試輔導招生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