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積極探索“工作性實踐”
2014-02-20 10:23 | 太奇MBA網
管理類碩士官方備考群,考生互動,擇校評估,真題討論 點擊加入備考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緊密聯系地礦行業實際,結合學科優勢和專業特色,以地質學專業(地質調查方向)和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礦產調查與開發方向)(以下簡稱“地調”、“礦調”)兩個專業為載體,圍繞“工學結合”、“工作性實踐”兩個教學環節,為地礦行業培養了一批“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
一是重視應用型人才培養。學校通過組織座談會、走訪地勘單位、舉辦“地學人才培養高峰論壇”等方式研討地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制定了《“地調”、“礦調”專業人才培養管理辦法》,著重培養本科生工程實踐能力。在實踐教學中,注重“工學結合”、“工作性實踐”環節,通過合作單位實際工作過程導向,設定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的教學情境和學習內容,使學生在真實環境中完成工作任務,深化專業理論知識,提升專業技能。
二是制定階段性培養方案。學校制定“2.5+1+0.5”人才培養計劃,與相關單位(地調院、地勘局、礦山企業)共同培養學生,突出“工作性實踐”環節。低年級在校內進行為期2年半與行業需求緊密結合的課程理論知識學習;高年級進入合作培養單位開展為期1年實踐訓練工作,半年與實踐工作相關專業選修課學習和畢業設計等。此外,實行“雙導師”制度,合作培養單位工程師任第一導師,開展工作能力實踐教學指導;學院教師擔任第二導師,開展專業基礎理論與實驗、論文撰寫方法等理論指導。
三是開展“工作性實踐”教學。學校通過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開辦“礦調班”、“地調班”等深入開展“工作性實踐”教學。每年組織百余名本科生深入到安徽、江西、貴州、新疆、青海、西藏、內蒙古等省區一線地勘生產單位開展為期6個月的“工作性實踐”,還與安徽、江西、福建、貴州、河南、內蒙古自治區等省級地勘單位簽訂了人才培養戰略合作協議和工程實踐基地建設協議,為學生開展“工作性實踐”搭建良好平臺。